互联网朋友,运城市营养保健行业协会欢迎您!

营养协会

首页 > 营养大讲堂 > 饮食营养 点击:0

饱的界限——如何辨别七成饱?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听到一个说法:吃饭吃到七成饱,对健康更有益。
  可是这个七成饱的界限,却让很多人犯了难。究竟如何辨别七成饱呢?
  今天我们就跟着“运城市营养保健行业协会”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七成饱的界限。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饱”的概念:

十成饱: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九成饱:还能勉强吃进去几口,但是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八成饱:胃里面已经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七成饱: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的事情。最要紧的是,第二餐之前不会提前饿。
六成饱:撤走食物后,胃里虽然不觉得饿,但会觉得不满足。到第二餐之前,觉得饿得比较明显。
五成饱:已经不觉得饿,胃里感觉比较平和了,但是对食物还有较高热情。如果这时候撤走食物,有没吃饱的感觉。没有到第二餐的时间,就已经饿了,很难撑到下一餐。
  五成饱往下数,因为饥饿感还没有消除,所以再低程度的食量,就不能叫做“饱”了。


如何把握七成饱?
  七成饱,大部分人找不到这个点,经常把胃里感觉满的八成饱当成最低标准,甚至到了多吃一口就觉得胀的九成饱。
  因为大多数人都边吃边说笑边吃边谈生意边吃边上网看电视,分散注意力后,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还有很多人从小就被父母规定食量,必须吃完才能下饭桌,从来不曾按自己的饱感决定食量。这样,他们渐渐丧失了感受饥饱的能力,不饿也必须吃,饱了也必须吃完。
怎么才能感觉这么细微的差异呢?
专心致志细嚼慢咽,放慢速度是关键。
  从第一口开始,感受自己对食物的急迫感,每吃一口后感受饥饿感的逐渐消退,胃里面逐渐的充实,体会这些不同饱感程度的区别。
  然后,找到七成饱的点,把它作为自己的日常食量,就能预防饮食过量。


为何“七分饱”有益健康长寿?
  因为适当减少食物摄入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入血,进而改善代谢指标。
  在与寿命正相关的细菌类群中,有很多是已经证实的有益菌。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低脂还是高脂饮食,有节制的饮食都能够显著增加有助于延长寿命的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从而改善了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
  结构合理的肠道内菌群是健康必需的伙伴。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吃得营养均衡且刚刚够自己身体所利用,这时消化道恰好把营养吸收完,仅把膳食纤维留给肠道菌群,反过来,如果吃得过多,那么大量没有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等食物残渣也都进入肠道,会让能产生内毒素或引起炎症反应的有害菌群滋生,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


控制菌群很重要
  菌群破坏第一大祸首是剖腹产剖腹产手术时,为了防止感染,母亲要用大量的抗生素,这会严重破坏母亲的菌群,同时也可能消灭了母乳中的有益菌,隔断了孩子获得有益菌的第一个机会。
第二大祸首是奶瓶喂养奶粉中没有妈妈乳汁中才有的有益菌,也没有有益菌需要的营养。因此,吃奶粉的孩子菌群是很杂乱的,有益菌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而且很容易滋生病菌。
第三大祸首是错误的营养观念有的妈妈认为鱼肉是高蛋白食物,从几个月开始就每天让孩子吃鱼肉。这种吃法,会促进病菌在肠道内的滋生,引起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四大祸首是抗生素的滥用很多家长,孩子只要有腹泻和发烧,一定要让医生开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肠道菌群造成大面积的杀伤,有点像给巴西热带雨林放一把火,大火过后,满目苍夷,想要恢复昔日郁郁葱葱的繁茂景象,已是难上加难。有的孩子原来胃口很好,发育正常,生一场病,用过抗生素以后,突然变得食欲全无,没精打采,与帮助消化的菌群被大面积消灭也有一定的关系。


吃太饱的危害
胃病: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肥胖: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的危害,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
肠道疾病: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黑便、血便。
肾病: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疲劳: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相关内容

首页 | 协会介绍 | 营养周活动 | 协会动态 | 营养大讲堂 | 媒体报道 | 政策法规 | 营养师风采 | 培训中心

Copyright @ 2013-2018

运城市营养保健行业协会    单位地址:运城市盐湖区涑水东街星河城北区物业办三楼   客服电话:15035939048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载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ICP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4000237号-1技术支持:铁牛网络科技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