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朋友,运城市营养保健行业协会欢迎您!
第四期
上期重点回顾
“增加全谷物、杂豆和薯类”
(一)全谷物和杂豆作为膳食重要组成
1.膳食好搭档
2.融入主食中
3.融入菜肴中
4.巧用现代炊具
(二)增加薯类摄入的方法
1.薯类主食化
2.薯类作菜肴
3.薯类作零食
今日分享
有问必答:
1.大米、面粉是否越白越好?
2.“食物相克”是真的吗?
(一)大米、面粉是否越白越好?
为了追求口感和风味,精白米、精白面往往更受消费者欢迎。其实,提高谷物加工的精度降低了谷物的营养价值。由于加工过度,谷物籽粒的谷皮、糊粉层、胚芽被分离出去,仅留下淀粉含量高的胚乳部分,从而导致营养价值下降,膳食纤维损失严重,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约占60%-80%。因此,长期食用精白米和精白面对健康不利,可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甚至导致维生素缺乏病,如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所以,大米和面粉不是越白越好,从营养学角度,提倡多吃全谷物。
(二)“食物相克”是真的吗?
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中,并没有“食物相克”之说。迄今也没有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由于食物相克导致的食物中毒案例及相关报道。“食物相克”致人死亡的说法,很可能是偶然巧合,或是食物中毒引起,或是特殊体质产生食物过敏的表现,并非食物“相克”。社会上所谓“食物相克”的理由,一是认为食物含有大量草酸、鞣酸,与钙结合影响营养吸收。事实上,大部分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草酸,以“菠菜和豆腐”为例,虽然草酸能与部分钙结合,但其影响小,没有被结合的钙仍可被人体吸收利用。何况,菠菜和豆腐中还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其他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因此,不能因为食物中某个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而放弃整个食物。
二是认为与食物间发生化学反应有关。以“虾和水果相克”为例,认为虾中的五价砷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发生化学反应,可生成三氧化二砷(砒霜)而引起中毒。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对海产品中砷有限量规定。而砒霜中毒剂量是50mg,根据转换系数计算,即使虾里面含有的砷达到最高限量,并且有足够的维生素C转化,也相当于1个人要吃40kg虾,才能达到中毒剂量。
我国营养学专家郑集教授,曾对所谓“食物相克”食物,如大葱+蜂蜜、红薯+香蕉、绿豆+狗肉、松花蛋+糖、花生+黄瓜、青豆+饴糖、海带+猪血、柿子+螃蟹等,用小鼠、猴子、狗进行实验研究,其中7组由研究者做人体试食试验,结果均没有观察到任何异常反应。中国营养学会委托兰州大学对100名健康人进行所谓“相克”食物试食试验,包括猪肉+百合、鸡肉+芝麻、牛肉+土豆、土豆+西红柿、韭菜+菠菜等,连续观察一周,也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反应。诸多研究进一步表明,“食物相克”之说是不成立的。
(三)有问必答:
1.如何正确认识“食物酸碱平衡论”?
2.如何看待营养强化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
关注下方公众号,下期将为您揭晓答案!